欧洲杯下单平台嵩山披上彩衣,黄河穿上彩带,森林走进城市,打造“第五绿面”——郑州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有了具体的路线图欧洲杯下单平台。
近日,《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记者联系郑州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解读。
未来,郑州市要构建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形成绿色田园、平原森林、现代城镇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
《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郑州市绿化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郜学义说,这是为了落实国家森林城市主管部门关于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安排部署、推进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森林城市群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新要求,高质量持续推进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编制实施《规划》。”郜学义说,根据《规划》,郑州市将着力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其中,“一河”为黄河生态保护屏障欧洲杯下单平台,“一山”为嵩山生态涵养高地。“两区”为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东部林田共生示范区,“两城”为郑州主城区核心森林城、郑州航空港区新兴森林城。“多廊”为道路、河流形成的绿色廊道,“多点”为县城、乡镇等城镇森林建设节点。
一山一河,是郑州市的生态基底。郜学义说,“一河”为黄河生态保护屏障,“一山”为嵩山生态涵养高地。黄河、嵩山作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山河生态基底,是郑州蓝绿空间的代表、城市生态的屏障,守护黄河嵩山,构筑生态格局。
《规划》提出,建设环嵩山生态区域。加强西部丘陵区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防护体系。
建设沿黄河生态廊道,按照“西部山水观光区、中部城河融合区、东部湿地修复区”建设要求,通过邙岭生态休闲带、滨河生态观光带、城市生态景观带、田园生态风光带的建设,打造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城市田园化的景象,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规划》特别提到了城市森林建设。那么,什么是城市森林?又该如何打造?
郜学义解读说,城市森林的理念是让森林进城。和城区森林不一样的是,城市森林的范围是整个郑州市域,通过公益林保护、优质木材培育、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良种壮苗培育等措施,促使一般化森林向高标准森林转变,从而实现森林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王成指出,植物景观是承载乡愁情感的重要载体。我国北方地区的杨树、中原地区的槐树、长江流域的樟树、南方地区的榕树和木棉以及我国各地居民庭院中各类寓意美好、 可观赏食用的花草树木都是标志性的地带性植物景观,既代表了地域景观风貌,也承载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乡愁情感和记忆。为此,需要延续具有乡愁情感风貌的植物景观欧洲杯下单平台。
根据了解,郑州市将丰富城市森林树种。《规划》提出,合理选择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选择树木种类和营造方式,构建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植物群落。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将打造自然人文魅力山麓。一方面,对林相进行改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林相改造,选择银杏、海棠、栾树、山樱、紫荆等开花树、彩叶树,提升森林景观品质,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打造春花秋叶的珍贵彩色森林景观,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更具观光和休闲游憩功能。
另一方面,进行景观设计。以景观园林设计的方式重新构造山体空间,塑造山地特色风貌,营造独特设计感。以“山、泉、林、溪、石”等特色生态要素为依托,营造全新景点。
“人在城中走,犹在画中游。”森林城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以情感上的愉悦。郜学义说,郑州将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
在城区林荫景观营造方面,建设多彩林荫路。开展法桐林荫路、银杏林荫路、栾树林荫路、白蜡林荫路等多彩林荫路建设。
按照不同主题,合理配置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地被的比例,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阳”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构建绿廊交织、绿意盎然的林荫路系统。
根据介绍,郑州将推进以屋顶绿化、壁面绿化、立交绿化为重点的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引导公共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和墙体攀爬植物绿化,实施城市立交桥绿化,打造城市“第五立面”。营造高、中、低多层次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达到整体性的绿化效果。
蓝绿交织、山河辉映,需要连绿为线,连线为网。郑州市将注重城乡绿道网络建设。
一是打造黄河主题绿道。结合黄河国家绿道郑州示范段建设工程,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廊道建设,配套休闲驿站、汽车营地等。高质量构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休闲生态系统。
二是城镇型绿道。利用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和平原造林等开展城镇绿道建设。设置林荫步道和自行车道,并在重要节点建设驿站,打造舒适慢行交通服务。
三是郊野型绿道。拓展森林氧吧、山水花海、休闲健身、古城驿站等休闲空间,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记者 刘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