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分类
欧洲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十篇

  欧洲杯下单官方网站新世纪的发现:将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以一种高度洗炼的方式加以融合,形成与老北京“实”中轴线相对比“虚”的意念,并展示出一个可以超越国境交流、充分体现奥林匹克“广泛和参与的可能性”。秩序、开放的空间,高耸的“世纪之塔”,在那里人们可以信步其中、仰首想象,从而实现肉体与灵魂、力量与精神的统一,描绘出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场所与文脉:设计的思考在于认识时间与空间连续性的概念。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这一连续的时间轴贯穿了城市发展的空间轴,奥林匹克公园处于这些时空要素交错、冲突、集合的场所。场所在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巨大容器,而是召集市民、感动市民、唤起某些情境的空间。对场所文脉深入的观察与解读,思考设计对现有城市空间的影响,塑造新与旧的冲突,钢和玻璃与红墙绿瓦,激发城市的活力,场所脉络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格网布局: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和街巷胡同,在有效地疏导交通的同时,形成了北京城特有的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格局。

  景观:穿插于城市网格中自由的河湖水系,山林苑囿,以活泼的形体与中轴线的规整形成对立的和谐。

  人文:在北京城的广场、公园、胡同中,自发的群众性活动与这个城市迷人的空间景象形成亲切的城市氛围。沉积着古老文化的北京城充满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

  (CBD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奥林匹克公园)之一的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新北京、新奥运”的代表,并将加速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进程。

  创造一个人与生态共存的新环境,一个结合体育、文化、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生活模式,一个“充满活力的市民喜爱的”多功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中轴线:城市中轴线对北京城意义重要,我们的设计也就围绕中轴展开。为了体现中国传统的城市设计哲学,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沿中轴线上以林荫道和广场序列展开,使北京的中轴在此与宇宙相连。此外,主体育场和会展中心等建筑的形态和分布均以该中轴线为对称轴。

  棋盘式布局:对应于北京城严整有序的棋盘式道路格局,设计中以30m作为基础格网,并以倍数形式形成东西、南北路网,成为划分向各个功能区的设计依据。

  景观:自由的水系起于环岛,贯穿体育中心区,局部形成湖面,可作为嬉水乐园,最后收于洼里森林公园。这条水系生动活泼,提高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洼里森林公园,世纪塔,林荫道,“水”的广场、湖面、中轴路和元大都遗址公园形成宽阔的绿色生态环境,建筑有序地分布其中。

  人文环境:整个设计布局和景观规划,通过大量市民可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置,增强了奥林匹克公园的亲和性。

  功能:充分考虑奥运会时及会后的长期发展,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城市道路交通情况以及周围用地性质,将B区用地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青少年文化区、体育场馆区、会展博览区和商务设施区。每个区都能形成相对独立,城市生态景观良好的区域,为今后的分期建设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中部开阔宽敞的体育设施区:与现状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形成相互对话的体育公园。

  空间:把体量相对较小的商业服务设施放在两侧,并将体量较大的体育展览设施放在中央,形成与现状城市空间的过渡,实现了大体量建筑在城市空间的“软着陆”。

  交通:在用地内设两个平行于北辰东西路的辅路(奥运东路、奥运西路),有效疏导内部的交通,缓解对城市的压力。

  标识:靠近四环路的文化设施区采用下沉方式,可以使人们在四环路上清晰地看到位于中央的体育场馆,增强了奥林匹克公园对城市的标识性,并与现状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视觉上、空间上形成呼应。

  发展:设计充分考虑奥林匹克公园的滚动发展和分期建设的可能性。由大屯路、成府路及两条辅路分割成适合于商业设施建设的地块,便于分期开发建设。

  北京城市格局特点之一就是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一条展现北京历史、政治、文化的线索。将中轴线上的空间结构,按照景观区域引力场的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北京中轴线引力场具有节奏感的模数关系。从分析中,不难发现北京城市中轴上重要节点距离的基数约为900m。按照旧城区的景观节奏,可以得到规划区域内重要节点的位置,使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得到继承、延续与发展。

  旧城区引力场中心大多是方正的中国古典建筑,以实体建筑形式为主。自元大都遗址向北的规划区,以玻璃和钢为材料,创造出具有未来时空概念的主题景点,形成由严肃到自由的变奏。北京城市中轴这部交响乐,在旧城区展现了优美的主旋律,向北经过一段行板,由元大都遗址渐入华采的乐章。规划区域给了主旋律一个发扬的场所,使北京独特的城市风格,经过现代处理手法与表现形式,达到尽情舒展。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北京环状绿带中“绿色与生命运动”主题的板块内,是市区第一层绿色生态屏障的一部分。

  元大都遗址和北中轴路段均为宽阔的道路绿带,起到防尘降噪的作用。植物种群既要满足道路交通需要,又将与中华民族园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植物群落连接,形成网络绿地系统。

  奥运中心区以城市公园为主题,建筑与绿地、水体紧密结合,形成优良的区内小气候。

  北部森林公园定位于原生状态,C1区以人工浓缩的自然景观与大面积自然水体结合,形成开阔舒朗的景观构成;C2区以山地和生态林为主,结合地貌特点分布大型植物群落,达到共生状态。

  规划区水系统北连清河,南通小月河,使城市北段水系增加了一条贯通流径。利用现有的仰山大沟将清河水引入森林公园,蜿蜒环绕,形成丰富的河流景观。C1区水面宽广,考虑北京城市严重缺水的现实情况,将收集的雨水和处理的中水作为日常蒸发水量的补充,以自然水系连通人工浅水池。主要以河流水系表现水体景观,既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最大可能地减少了总需水量,达到小用量、大效果的目的。B区和E区有大面积人工水池和喷泉系统,水源由森林公园引入。

  以水环抱的建筑、广场、山体、绿地,通过道路系统的分割与连接,形成了开敞与密闭的不同空间层次。既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又将一部分区域封闭,有利于植物自然地繁衍生息。绿地与水系统交叉互润,以自然养自然,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体系,同时降低维护费用。

  以皇城故宫为城市中心,景山是其北面的第一层屏障。规划设计中将森林公园C2区作山地处理,形成第二层屏障,而燕山山脉则是第三层屏障。三层屏障从平面、展开立面和山体高度方面,遵循逐层递进的关系,既形成了丰富的背景屏障,又符合北京城的传统文化。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进行风环境的数值模拟预测。使得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每一建筑物的布局以及体形,均经过计算机模拟,对其环境气流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分析,最终在人员活动区域产生最适宜的气流组织,避免了由于高大建筑物所造成的局部风速过大的现象,将“科技奥运”这一主题贯穿于奥运场馆设计的每一细节之中。在B区中轴广场上布置了若干组81mx81m的高大树阵,减少大风对广场的影响,从而使得公园内的微气候环境达到最合理的布局,利用自然风满足了使用者和参观者的最佳舒适性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绿色奥运理念。

  通过城市水系的引流,中轴线上水与绿带将自然生态与人工造景贯穿引向城市腹地。

  北段森林公园绿地系统中既满足了城市人对绿色的渴求,在宽阔绿带中散布多种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景观廊道,又将大面积森林绿地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段作为奥运中心区域,中轴线以宽阔的块状绿地与生态建筑结合,最大限度使市民得以亲近自然、深入自然、体味自然、融入自然。

  南段元大都遗址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形成崭新的视角,更深入地感受自然。

  全方位多层次的时空体验,玻璃体与金属构架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展现,科技的发展,通过五维的多层面设计创造全新的时空体验。

  连续递进式的景观构成,南自元大都遗址北至森林公园入口。B区大型喷泉水面,形成恢宏的空间场景;C区巨型水幕电影,实现了声、光、电的完美展现。

  2008年,奥林匹克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北京则是重要的展示平台。规划区域内“时间走廊”将展示北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构成生动的富于变化的整体。

  元大都遗址可以将时间流转到纵马驰骋的1272年,着重展示中国历史、北京历史,将北京城市发展进程的新旧对比完整地呈现。

  北中轴路南段连接着中国各民族,突出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祥和大家庭。

  背景资料:元大都遗址公园为元朝都城遗址,夯土构筑,东西长6700m;南北宽约27m~45m;高约3m~8m;其北邻小月河,现状经过绿化整理,有栅栏围护。

  关于文物保护:元大都位于城市中心区,为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同时要使人们“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设计中要有组织地安排人们接近它、了解它、传达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空间处理:合理安排各种空间,保证遗址园的连续性,突出它是新旧城市文化的契合点,使旧的城区向新的城市形象自然地过渡,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

  ・奥运会主入口。纯净玻璃体罩住的古城墙形成新时代的“大门”,现代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与朴拙的古城遗址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叹古、惜今、展望未来。

  ・露天展览廊。东西走向的步道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场所,同时限定了游人的活动范围。沿途间或布置蕴涵历史文化与体育文化信息的小品设施,并在重要地段整理出旧城遗痕的片断,用玻璃围护,标志文化内涵,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

  ・绿化设计。遗址上现存的自然式绿化应加以整理,使其显现“岁月苍茫”的历史沧桑。在小月河对岸,以现代、抽象的种植与古城池的“荒凉”形成对比与对话,穿插一些横向联系,比如:桥、高栏、亲水平台等景观视廊,在空间上促使两岸发生对话。

  城市地位:北京旧城中轴线主要是由建筑物组成的实轴,气势辉宏,城市向北扩展,形成新的以道路、广场为主的“虚轴”――北中轴路。北中轴路西邻中华民族园,东接奥林匹克中心,是通往奥运会主会场的重要道路,也是从旧城区向现代建筑群落过渡的景观走廊。

  空间处理:这条以交通为主要功能的景观走廊,主要考虑车行快速通过时的景观效果,利用重复单元的构图元素,在运动中加深印象。

  中心绿化带内不同的种植与设施的分块边界状如梭形,梭的中间种植树木,两侧的三角地为水景。梭上设置五个节点空间,其上布置构筑物,形成有节奏的空间感受。

  两侧的步行道是行人密集的区域,依据设计模数与近人尺度,规划设计了可供人步行的千步廊,结合地下行人出入口等公共设施,每120m设一处玻璃构筑物,沿途两侧各九处,以边长为9m的立方体为基本形体,加以变化,由南至北,形成一个演变的序列,最终延续到奥运中心的水晶岛而达到高潮。

  ・奥运中心区集中表现奥林匹克发展历史的时间浓缩。沿中轴线广场主题分别为奥林匹克的发源与发展,并将奥运历史中的每个第一次列入其中。奥运会期间,每个国家均可以在这一区域找到准确的时间位置点,展现各自在奥运历史中的闪光点。

  森林公园入口处半圆弧广场为奥林匹克中心区与森林公园的过渡,放射性的道路聚向广场,强调了向心性。环绕水面分为娱乐活动带与休闲散步带,后者同时成为向五环路以北园区的过渡。

  五环路以南为休憩、娱乐活动区,人造景观相对较多,利于人的活动和集散,分布有多个富有特色的活动场所,如奥林匹克花园、渡船码头、水幕电影、小火车、五大洲运动员的聚会场所等,靠近运动员村的部分为精致园林区,在此有运动员赛间与赛后的休闲放松场所。以北为自然山林区,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形态,人流活动较少,适宜大量种植植物,使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得以持续的发展。在该区域内布置有一些以自然元素为主的活动区域,如登山、漂流等,达到休闲健身的目的。

  设计利用北京四合院格局,将空间景观以院落形式划分为区内公共景观区域、组团空间景观区域、单体围合景观区域的多层次景观空间格局。使区内空间产生开放式、半封闭和封闭式三重空间关系。既符合现代人群生活起居等心理需求,又充分体现北京居住环境特有的文化内涵。

  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整个园林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国内外园林发展简史、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构造要素、公园规划设计、广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不同类型绿地的综合分析、解决场地存在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问题,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提高绘图技能、技巧。

  (一)课程学时偏少,教学深度难以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园林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而以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为72,按照这个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每个部分的内容都讲到,势必会造成每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浅尝辄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容易把握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往往是对某一章节内容刚刚入了门,又开始了其他部分的练习。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因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所以很难将课程内容细化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设计深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深度难与市场需求接轨。

  (二)缺少设计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动力源于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学习动力,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园林设计专业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设计氛围。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美术基础,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这对于学生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

  (三)互动较难,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在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环节,但由于师生比较低,所以在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学生学习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总是感觉上课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学生也必须要融入课堂,只有融入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四)课程考核以试卷为主,考核形式单一这门课程一直是采用试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因试卷考试都是以理论内容为主,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是对书本内容进行短暂的记忆,考试过后内容很快就忘记了。通过课程考核很难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原理与方法,更难以真正考查到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及表现能力,这也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多样化是不相符的。

  (一)调整教学大纲,满足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鉴于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学时偏少的问题,在2011年5月份我们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要求与特点,重新编排了园林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新的培养计划,我们又于2011年的6月-9月重新调整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与实验大纲。修改后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108学时,共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课占48学时,实验课占60学时,分别在大二下学期(理论:30学时,实验:24学时)和大三上学期(理论:18学时,实验:36学时)完成。调整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时得到补充,课程内容也更趋于合理,与其他课程衔接更加紧密。通过到设计院所进行调研以及在设计实践中的总结与探索,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培养要求,我们参照课程内容选择了实际工作中接触类型最多的几种城市绿地类型,在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调整的同时,将原有园林史及城市规划部分删除,保留园林规划设计核心部分,并将其整合为八个课程设计模块,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便于教师授课及学生课程设计的进行。这八个设计模块分别是:组合花坛设计、城市街旁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新的大纲更加强调实践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课程作业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用人单位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从最近几年园林设计毕业生都有到大型设计院和外企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出,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

  1.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尽快熟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教学参考书,让学生提前收集参考书及设计资料。在平时的课程中向学生强调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为其提供景观设计类网站及大型论坛,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与专业相关的网站与论坛,多积累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增强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强化专业定位,培养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2.利用课程教学实习,增强学生知识面及专业自豪感该门课程有为期两周共40学时的教学实习,因苏州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故安排一周时间参观苏州古典园林,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古典园林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完成钢笔速写10幅,并安排测绘任务让其体会园林空间布局与划分的技巧。另外一周则安排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际项目的方案与祥图设计,学生最后上交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图纸。最后实习的总成绩由方案图纸(40%)、钢笔速写(30%)、实习报告(20%)、平时表现(10%)构成。实习结束后,将实习作品进行汇报展览。通过连续几届展览的举办,扩大了园林专业的知名度,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组织设计团队,鼓励学生参加实际建设项目及创新课题从2009年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每个团队设组长一名,团队成员3-5人,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规划项目及创新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学生设计团队已参加并完成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的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这一模式是参照规划设计院的团队管理工作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均很有帮助。

  (三)加强交流互动,锻炼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异常重要,特别是进入到工作单位后,无论是在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或是施工现场指导阶段等,都需要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一能力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及课程作业讲解,我们还做了一些师生互动方面的尝试。

  1.汇报课程设计作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而言,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图纸的表达,即通过图纸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的表达,即通过优美的讲述对设计图纸进行阐述。在园林规划设计实验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做一个景观设计方案都要自己上台进行汇报、讲解整个方案的内容,把自已的设计想法与设计理念表达出来,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设计方案、图纸表现以及语言表达等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模式能够突破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情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掌握学生的设计习惯,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形式要求学生每一次课程设计作业都要在课程教师指导下经过2-3遍的修改,最后才能绘成正式的图纸交上来,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二是在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中对学生的设计思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在设计方案的探讨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其思想动态、设计习惯及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鼓励其尝试新的设计思想及表现形式。在图纸的每一次修改与讨论中都伴随着师生的相互探讨、交流意见、发表看法等互动形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比在大课堂上的互动效果要好,且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很快。

  3.适当激励,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现在的学生个性与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对其设计作品一味地否定或挑毛病的话会使其对专业课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时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教师个人的喜好。对其设计作品的风格应予以肯定,这样做也便于学生培养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应对其设计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以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具体方式除了口头激励,还可以将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展览定期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优秀的带动不足的,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浓厚的设计氛围。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内容,这是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所必须达到的能力。

  1.采用快速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通过试卷对其进行考核,而是通过快速设计与课程设计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快速设计成绩占50%,课程图纸作业成绩占35%,平时成绩占15%。具体内容及所占分值见表1。快速设计成绩主要是由授课教师给出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快速绘制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并达到设计要求,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提交的设计图纸给出成绩;课程图纸作业是指每个学期所规定完成的4个大的实验项目设计图纸,由授课教师根据其所交图纸给出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其中课后作业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布置的,这个作业是一个综合公园景观设计作业,且是属于课外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课程教师组织协调,于每周三下午将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拿到一起讨论,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指导。经过8周的时间,将每个小组的设计成果组织到一起,做成一个PPT文件进行汇报。具体办法就是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将他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每个组的汇报时间约十分钟,课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每个小组所做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调整课程设计的考核数量与质量课程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设计一直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了解、分析、设计、绘图,锻炼其分析场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调整了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时增加图纸的数量,由原来的一个课程设计一张A2图纸,增加到2张以上A2图纸,设计内容也由原来只要求一个平面规划图、两个透视图,到要求增加场地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视线分析图、竖向设计图、断面图以及局部景点祥图,通过质与量两个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及图纸表现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直到80年代末,公众参与意识才被引入中国风景园林学界。 随着“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等现代规划设计理念逐步融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体系,公众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公众的参与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南京市民曾经以保护中山风景区的名义,修建在紫金山顶的观景建筑并使其最终被拆除。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尚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运营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从我国立法现状来看,多数法规主要注重对建设部门的授权,而公众参与方面则相当薄弱,一度出现政府强制实拖,公众被动配合的一边倒局面。中国很多园林规划设计项日的甲方(client)是政府决策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决策人自认为能够代表公众,他们指挥设计师按照他的意图工作,设计师却成了画图匠。另一方面,很多设计师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设计过程是技术性的,不能为门外汉(公众)的决定所干扰,甚至认为公众参与是浪费时间的谓争吵,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日前我国对公众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公众对一些基本技能,如读懂地图,理解仿真动画与真实效果之间的差异等,尚未很好地掌握,这也妨碍了公众参与的进程。

  针对某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妨碍公众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等的严重问题,公众借助新闻媒体甚至行政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但是,上述参与状况并不理想.正因如此.中国近朋作了很多努力来打开局面,正在全国多数大中城市中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的本质就是要将权利回归于社会。有些还为社区成立了由设计师与市民共同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实施“阳光规划”,这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均产生了有益影响。现阶段,中国公众参与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是风景园林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公示在中国很多城市均得到积极推广和配合,如:深圳市规定,规划法定图则草案必须公开展示30日,以征询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以法律形式确认。青岛市已经实行规划设计批前,批中欧洲杯,批后的全过程公示制度,借此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宣布将建立新建公园,绿地设计方案公示制。首个公示的? 公园是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的该市最大的近郊森林公园三岔港森林公园。中国之所以要建立和推广公示制度,是因为其适合中国国情,有其独到的优点与作用。

  ·公示采用模型,效果图,电视片,实景照片等手段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有利于广泛征求,容纳和协调社会各界意见。

  ·公示改变了以往设计方案由管理部门内部持有的现象,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评选过程公平,公开,公正。

  ·通过公示与市民接触和交流后,设计者可以对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其更具可操作性,这样的方案实践过程阻力小,监督成本少,无形中提高了效率。

  ·公示作为沟通政府与市民联系的纽带,使市民们清楚地了解了政府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思路,打算和措施;同时,市民的意见为政府提供环境管理状况和环境问题状况的信息,增强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环境问题和监督环境管理的能力。

  良好的信息方式可以鼓励公众参与,使公众对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信息的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渠道并行的方式。

  投票是迅速有效地获知公众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好恶偏爱的途径。投票的形式可以采取网上投票,而设计细致的选票也可以更充分地表达公众的意愿。

  为了使市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得到有效的传达,通过设置意见簿,热线电话,公众信箱等方式,征集、记录公众提出的建议,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是设计者、建设者与公众直接有效的沟通。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年奥运会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860公顷。

  2003年11月17日至18日,由5名国外,8名国内著名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建筑师,北京市政府代表,北京奥组委代表,业主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7件件应征设计方案进行了独立的评判和表决,选出了A01由美国易道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的“中国龙”,见图lA02美国萨萨基公司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体设计的“通向自然的中轴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的“田+等高线个优秀设计方案。。

  2003年11月19~2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规划设计评选中的三个优秀方案和四个提交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展厅免费向公众展示,接受公众投票。

  本次展览包括七个方案的详细设计图纸和制作精美的微缩模型,尽管这次展览只有三天,但仍然吸引了6000多

  市民前去参观七个参展方案的展台前挤满了闻讯而来的观众,其中有景观设计,建筑业界,艺术界的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市民。有3500多市民进行了投票,评选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为A01号方案,A06号方案和A02号方案。

  以前市民在投票评选其他奥运场馆设计方案时,与专家的评选结果几乎完全相同。而这次却有所不同,被专家评选为优秀方案的A04号“田”方案,在市民评选中没有入选。而专家评选得票没有进入前三名的A06号方案,则获得了市民的青睬。公众能否表现出与专家一致的水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响,展览组织者在展区特别准备了许多留言簿。许多观众投完票后,认真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对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建议。一位名叫潘声波的大学生写道:“参展的方案都非常漂亮,让人难以取舍。感谢组织者及设计单位,他们的努力将为北京带来一个让世界瞩日的奥林匹克大花园”。中国科技馆的刘咸宜在留言中说:“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应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人文关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继这次大规模的方案公示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还为公众参与进行了一系列努力:2003年11月底,北京市规委网站分若干次有关奥运公园和周边地区交通发展的信息,公众可通过邮件向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北京市首次就重大交通发展战略向公众征求意见。2004年4月29日,北京奥林匹丸公园路网道路名称在市规

  南中轴路属于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南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南中轴路景观绿地占地约20余公顷,南北长约l00O米,东西宽约285米。2003年9月22日,北京市南中轴路绿地规划三大设计方案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展出,具体方案由专家和市民投票决定,网上投票同时进行。展览由市园林局,市政管委和市规委联合举办,展出的三个方案分别是: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的黑色方案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法国AREP公司的绿色方案,以及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红色方案。

  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期间,一直有北京市园林局派出的专业人员在现场对方案进行解说。据统计,共有7214人参观了展览,日平均参观人数240人左右,其中74.8%的参观者参与了投票。30天内的投票情况如下图。

  经过投票统计显示,黑色方案以46.7%的支持率位列第—,绿色方案获得支持率为29.9%,红色方案得票率为23.4%,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设计的黑色方案最终入选。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对公众的专业解说引导确实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由于现场专业人员的耐心讲解,公众对方案的设计理念,实践效果都有了较深刻、专业的认识。在现场投票期间,对最佳方案的选择没有太大变动,显示出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现场投票结果与最终结果的接近程度,也仅次于专家评审结果。而网络投票方面,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助和对现场展览的细致观摩,显然与其他投票形式的结果有了偏差。

  主办方在现场也设了意见簿,在展览结束后,还对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将其中建设性、可行性强的意见总结出来,并反馈给了设计方。入选方案将根据委员会整理出的市民的建设性建议,专家的建议和政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

  从这两次大规模的城市重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来看,公众的发动、公众的参与都是空前的,效果和影响也很好:

  两个实例中,均有多家媒体对公示进行了报道,包括:北京日报,晚报,晨报,北京青年报,首都建设报,信报,劳动午报,中国花卉报,中国建设报,北京交通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之翼杂志社及各大网站等。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市民们积极响应:有人专程坐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看展览,投票;有人看完展览的第二天专程送来意见信;有人—趟一趟地组织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来看展览。

  两次公示共收到公众意见1460份,其中满意130份,较满意1287份,不满意43份,满意率97%。从公众意见的内容看,涉及城市性质,发展方向,交通,市政旧城改造与保护,环保与绿化,公共设施,城市特色,建筑色彩,历史风貌保护等诸多方面。

  公众意见开始被采纳,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也加深了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专家与公众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观念。

  许多市民由于不便而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欧洲杯,从而使大量的潜在参与者流失,也使部分公众利益得不到体现.

  在公示过程中,多与反馈再参与的机制没有形成。一方面组织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向市民反馈其意见与建议是否被采纳,对建议已被采纳的市民,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其作出适当的奖欣鼓励激发其再参与。公众参与往往在通过公示确定方案后就嘎然而止,具体的实施只是政府和规划设计部门的事,与公众无关。

  网络技术指的是一项应用在工程项目计划和控制方面的管理技术,从20世纪50年展而来,通过分析人们日常工作活动的规律,对各项任务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揭示,用工序需要时间来判断时间因素,描述工序网络联系,进而统筹全局。

  现代化园林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现代化园林集娱乐、休憩、环保、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再加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施工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建设愈发显得重要,在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在园林规划施工中引进了网络技术,用以指导各项工作。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比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加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网络形式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间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图解模型和有关的计算方法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利用时差不断地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以保证用最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计划目标。

  园林绿化想达到所要追求的良好效果,网络技术在制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程序及规划施工流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园林施工各个环节尤其是技术流程过程中,网络计划技术充分发挥了其特点。首先,具有直观性,形象的反映整个工程的全貌;其次,将工程主次和缓急清楚表达,抓住最主要矛盾;再次,能够使用非关键路线上工作的潜力,提高关键作业的速度和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成本;此外,能够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及时间进行充分估计,方便随时进行动态修改;最后,使用计算模型计算出施工费用的最小化以及最优化。

  在对园林施工过程中,对园林进行划分,按照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施工小组进行建设施工。针对不同的施工建设小组采取不同网络方案。通过这种先划分后实施的网络方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工程较小而不能够实施网络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使网络方案操作的范围得到扩展,增加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从而真正发挥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园林建筑施工中,因程序混乱、复杂、多变常,需通过更多公园、景区的建设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资源由于其所具有的复杂性而很难实现均衡情况,要想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需将公园或者景点视为一个总的网络计划,与其相关工程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网络计划主要发挥的是控制作用,能够对总体中的各个单位网络资源、工期等进行控制,使得之前的计划更好的实现。

  将施工对象划为若干施工区域,这若干主要工种施工队同时施工。将每个工区的若干项目视为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此种组织方法既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又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灵活性,使网络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其次,按照编制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来安排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建设项目多,施工过程中情况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建成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化带、景点等。对此若不能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但若不能实现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协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总体建设的效果。

  先清理施工场地,杂草、建筑及生活垃圾是重点,促使施工现场清洁,确保各项施工流程顺利执行。依照技术设计要求平整土地,优化场地土方的挖填调配,确保土壤顺着路面与花槽周围的标高,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

  实施粗平整,开挖需达到规定的灌水、排水相关设计指标,坡度保持在0.3%~0.5%范围内,再实施细平整,确保整个种植地表的平整性。根据定义各种苗木,依苗木土球大小开始挖穴,通常坑洞需要比土球直径深出大约20CM,若建筑场地垃圾很多,则需要合理地扩展挖坑换土的范围。依据设计要求,完成和相关合作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接工作,合理选择各种苗木,依花草树木的形状、成长形态,病虫害程度进行科学种植。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观赏特点、合理修剪树枝树苗的外形,以提高其成活率,针对外形散大的乔木需要铺好包片,并用草绳打包。借助网络图技术实现高效化栽培种植,其中灌木、铺地植物的种植需要保持一定的株距。除此之外,需要做好后期管理工作,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树盘大小,要求树盘深度在15cm―20cm范围内,当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后按时浇水,确保浇足浇透。

  网络计划技术不断地优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保证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以及人员材料等一系列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型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管理工作更科学,实施规模管理,每位施工人员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分配好个人工作,每种资源在各项施工流程中被合理地分配、利用,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新型网络技术必将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它可以缩短整个工程周期,获得良好效果。网络计划技术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十分可观,具体效果见下表1。以某居民区的园林工程施工为例来看,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充分使用时差关系,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调配一切施工材料资源及人员。由于各项资源可以在工程项目中更加合理的进行调配大大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见表1

  [1] 李文辉.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运用问题探讨[J].江西建材,2014(21):202.

  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论、公园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独立完成一整套规划设计方案。为将来从事园林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林设计课程是的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不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一些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测量、制图等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能将理论“融会贯通”,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过程中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大量分析案例以及进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园林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法,而注重各个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1. 理论与实践互动。园林设计课程的理论部分,比如设计艺术原理如果不结合实例就显得过于空泛,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的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反之,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穿插讲授理论知识,使案例与理论联系起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尽量多展示图片和例子,既能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整个课程教学安排中,可以在每一次课程理论讲解之后,安排相应的设计实践,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与指导,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提高。

  2. 师生互动。讲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讲课―提问―讨论”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在讲评作业的环节中,可以安排学生自评环节。比较典型的设计作业,比如公园设计等,可以让学校分组设计,并在班里进行模拟投标,每组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不仅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而且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进行多学科穿插互补式教学。园林设计课程是以制图、测量学、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史、园林美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等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与文学、艺术、建筑等学科有一定的穿插联系。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重点;要鼓励学生注重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园林工程等课程的穿插式教学,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各门相关课程也应互相补充,让整个培养方案的体系完整并避免内容的重复。

  (三)激励法教学。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实践当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学校教育借鉴。

  1. 课堂教学激励法。园林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灵活的思维和设计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激励。即便学生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作用点评过程中详细指出每一次的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成果展示激励法。一方面,将上一届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优秀作业(手绘、电脑绘图)在班级内部传阅;在讲案例的时候穿插学生自己的优秀案例;每年举办优秀毕业设计展览,同时展出在校生的优秀作业。另一方面,是举办校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通过老师的设计项目以及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对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来,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局里的各项制度和决策,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市政园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按照探索、创新、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市政园林设施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工作制度,在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至关重要,为此,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和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业规章制度,在学习中细致深入查找不足,扎扎实实整改,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增强了努力干好工作、切实履行职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亲身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克服不足,锐意进取,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科室把创新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事程序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科室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和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科室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园林绿化叁级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初审资料坚持进入政务大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存档和备案资料,注重节约,简化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尽职不越位,履职不错位,强化科室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团队形象。

  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认真遵守《城市绿化条例》《**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局《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对各类在建、新建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绿化设计方案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提出绿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明确绿化用地技术指标,突出绿化植物的配置技术要求,要对各类园林绿化工程实行绿化方案审查、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绿化工程管理,切实提高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养护水平。2015年对**·华府住宅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昌林花苑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和学校景观绿化工程、**中和教育港景观绿化工程等4家项目附属绿化方案进行了审核审批。对各项目的绿化技术指标、规划控制绿地率、绿化植物配置、硬质景观、园林小品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定期开展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园林绿化行业及市场监管情况、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全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规划方面:全市六县一区,**完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两县分别获得了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正在着手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其余各县未编制;绿化方案的审批管理方面:各县均疏于管理,注重了规划方案绿地率指标的控制,而忽视了绿化方案的审查审批,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不高,一些已建成的项目绿化效果差。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我市园林绿化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的专业资质单位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市现已注册取得城市园林绿化叁级资质企业19家,国家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家,集中分布在**两县区。市场管理方面:除部分造价较大综合性园林工程进入建设市场进行招标交易外,大部分园林绿化项目还游离于市场之外,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方面:各地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管理粗放,且养护管理资金难以落实。

  2015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9.19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了13.77%,比2014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任务完成较好的有**的“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水生态文化风情线景观带建设项目、滨河东路绿化工程项目形象进展良好。

  (一)各县区园林绿化养护认识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不科学,一些园林绿化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过分注重硬质景观和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比例失当,造成品质降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缺乏法制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二)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源头投入少。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模式,还没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导致绿化规划实施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很难实施。

  (三)专业人员匮乏,日常监管难到位。尽管各县区有专门的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但具有园林绿化专业的人才较为匮乏,使其专业监管难到位。

  (一)做好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国务院和住建部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住建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的通知》等文件。明年,科室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适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业务培训,领会精神,提高能力,促进工作。

  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及相关法规和政策,明年计划编制定我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项目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计算规范》《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我市园林绿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中,《园林景观规划》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园林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3]。与园林专业学生相比,非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和课程学时分配上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是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非园林专业的《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从业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园林景观规划》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园林绿地的基本概念,奠定各专题性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园林专业从业人员应有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视角[3,4]。对于非园林专业,大部分院校的《园林景观规划》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亦有部分学校为迎合潮流开设为专业必修课,不同学校课程定位参差不齐,最终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专业与非专业学生一视同仁,致使本课程的开设对专业学生营养不足,难以达到专业培养要求,而对非专业学生营养过剩、消化不良,亦难以实现开设本课程的理想效果。

  2.教学大纲。在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大纲,没有考虑非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层次,教学计划均衡而没有考虑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绪论、各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顺序安排不合理,让学生产生理解困难、抽象、与实际脱节等一些不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现象,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对课程的兴趣。另外,教学大纲陈旧而没有根据学科发展以及专业差异加以更新和调整,亦不能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教学内容上将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栽植工程作为重点,弱化园林花坛砌体和挡土墙工程、园林的排水工程、供电工程。对此内容减少学时。园林的给排水工程和供电设计内容专业性强,有些学校专门开设此专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学精,园林专业的学生只须在实践工作中能与想关的技术人员协调沟通即可。

  园林工程施工图,是园林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的手段,为按图施工提供依据。主要包括地形竖向设计图、园林给排水官网图、喷泉设计施工图、园林施工图、假山施工图、种植设计图等。教学中适当增加施工图的识图和绘制,减少毕业生就业中的看不懂图纸的困惑。

  3.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非园林本科专业的教材较少。目前,非园林专业开设本课程的院校基本都是采用专业教材施教,教学内容与专业类的教学内容相同,对于非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相当一部分内容都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同时,在规划的原理、方法与设计等内容的比例上,亦存在不合理分配的问题。《园林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等部分章节对各种园林绿地功能、特点、定位、结构布局形式等内容阐述较为笼统,而对如何针对各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却详细讲授,结果既不能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理论,又不能从微观角度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另外,对《园林景观规划》课程的讲授,很多学校的老师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去启发式教学,其后果造成学生难以把园林景观规划的知识与本专业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不能为其所用,达不到教学目的。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空谈园林景观规划理论,缺少典型规划案例的剖析。目前在非园林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或“注入式”的传统方式,教师通过口述或多媒体放映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是,《园林景观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创新能力要求高等特点[5,6],所以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与课程要求相匹配,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园林景观规划相关工作是一种要求团队合作、思维创新、注重实践的工作,而目前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1.准确定位课程。对于非园林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知识面的拓展,与园林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应属于选修课范畴。作为教学的初衷,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应用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思想更好地学以致用,便于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挖掘自身潜能,运用所学的园林景观规划知识开拓思路并创新性地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2.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在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非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层次,结合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删减部分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章节,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在案例与实践中掌握课程的知识,同时,结合学科前沿更新与调整陈旧教学大纲,使学生在在了解本专业的前言知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找到不同学科发展的异同点,让学生从学科发展的宏观层面找到学习《园林景观规划》的兴趣点。

  3.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非园林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类教材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注重规划设计等问题,在《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内容上,首先,需弱化学生对各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而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园林审美的视角和思想辨析各园林绿地类型规划的原理、方法与设计思想;其次,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删减陈旧过时的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介绍园林绿地规划的发展动态和新方法、新理论,以便学生掌握景观绿地规划的经典内容与学科的发展;然后,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景观绿地规划的理论,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分析现有规划方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最后,把《园林景观规划》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启发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理解、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4.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针对“填充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园林绿地规划实践性强的特点,应采用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幻灯片,声音、动画)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画演示方法呈现某类型景观绿地完整方案的构思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本专业的知识,结合教师讲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第二,园林绿地规划是一个从概念到形式的逐步分析的理论活动[5-7],在非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宜采用对比分析和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采用同一项目不同规划方案对比分析和先整体后局部的讲解方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实现宏观上把握和细节上入手。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各类园林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和位置后,了解园林绿地的分类和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中定位、设计原则和特点,然后带领学生到实际项目中进行实地踏察,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回顾课堂理论知识,同时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过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亦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总之,园林绿地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不单单是对学生园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园林艺术修养的熏陶和审美的培养。对于非园林专业学生,为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与规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和知识更加全面,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总结,以期抛砖引玉,相信通过该课程的逐步改革与创新,非园林专业的学生对园林绿地规划会有进一步认识,为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就业方向更广、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打下基础。

  [1]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8):35-36.

  [2]张晓佳.培养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182-185.

  [3]李永华,张淑梅,刘保国,等.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4,(9):88-90.

  [4]楼一蕾.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园艺,2013,(11):223-224.

  [5]王艳安,安运华,曾俊峰,等.非重点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5004-5005,5015.

  第二条本办法适应于县城(含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和建制镇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长沙县县城及建制镇规划控制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与城市用地红线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长沙县县城(经开区)绿地系统规划》由县、区规划部门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共同组织实施。

  第四条居住区园林绿化、单位园林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园林绿化应当符合《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见附件)的标准。

  其他集镇以及不在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工矿企业的园林绿化参照《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数据库,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

  县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七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用地图则、提出的不同类型的用地界限、规定的绿地率控制指标、绿化用地界限的具体坐标,是城市绿线的划定依据。下列区域应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

  第八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公园设计规范》、《长沙县县城(经开区)绿地系统规划》、《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等标准进行建设。

  第九条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生态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评审后,报县、区主管领导审批,由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施工。

  第十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报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葬坟、用水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内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十一条所有新建项目、需改变或影响园林绿化景观的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向县、区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的同时,应向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报送该项目配套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方案,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参与整体设施方案评审,对符合园林绿化要求、达到规划绿地率指标的方案加盖“长沙县城市园林绿化审批专用章”后,规划管理部门方可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

  确因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园林绿化建设指标的,或需要长期占用绿地、改变绿地使用性质的,需报经县城园林绿化委员会研究决定,由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单位必须在同类区域内完成所缺(减)面积的异地绿地建设任务,或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的规定缴纳异地绿化建设费,由财政监督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第十二条县城和建制镇规划控制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报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案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时,要按照园林绿化总面积不减少、设计方案更合理、植物配植更科学的原则进行,且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各类建设工程配套的园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审定的园林绿化方案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

  第十五条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参与组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的园林绿化工程进行专项验收,确认绿线范围和建设质量合格的加盖“长沙县城市园林绿化合格专用章”后,规划部门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第十六条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对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状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葬坟、用火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红旗水库、白鹭湖、石燕湖、乌川水库以及浏阳河、捞刀河非城区段两岸的绿化保护带参照本办法执行。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与此同时,人们的综合素质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逐渐加快,人们逐渐意识到节能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性。为此,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注重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节能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园林节能型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保障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我国逐渐注重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有效的满足,逐渐注重精神生活,因此,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引入先进施工技术,同时为了体现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需要园林规划设计注重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才能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及节能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逐渐恶劣,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为此,今后的园林规划应该重视环境因素、城市发展因素等,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与此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劣,城市园林逐渐承担起更大的作用,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为此,园林规划设计在将来的发展中,必定是重视起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相结合,才能够针对园林所在地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改善园林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一般情况下,只有城市基础建设以及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园林建设,因此规划设计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换一种说法,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城市化设计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保证园林设计规划理念同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相同,使得城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得人们的精神享受得到满足。为此,在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对人们的精神享受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此一来,就需要在未来的园林规划设计时,重视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的相结合[2]。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元素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园林规划设计满足时展需求。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为此,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对所在地的特色以及风俗风貌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规划设计时,引入风俗元素,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园林规划就能感受到当地的风俗人情[3]。现如今,人们开始重视地域文化。为此,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地域文化的融入引起足够的很重视,同时加强相关园林风俗景点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园林景观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同时园林景观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为使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按照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现对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在进行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为使园林整体景观的节能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就需要对园林景观施工方案加以分析,充分考虑在园林施工方案是否在每一施工环节中,体现出了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生没有应用技能型技术,就需要对园林施工方案进行修改,使得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景观整个施工过程中得以体现。城市园林施工具有诸多特点,诸如工程施工量较大,工程工序复杂,工程施工时间长等[4]。由于园林景观施工以上特点的存在,就需要园林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将园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促使园林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具体措施为合理分配园林施工中的人力物力,例如,在进行园林植被施工以及园林路面浇筑施工时,为保证人员的合理安排,需要将以上工程施工时间错开,避免人员出现闲置情况,同时为了保障园林施工质量,园林施工单位需要在园林不同施工岗位,安排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指导施工,保障施工正常开展。此外,园林施工单位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就需要对园林景观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同时为了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根据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就园林施工而言,由于一些施工需求,同样会使用到多种大型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园林施工中的有效应用,使得园林施工难度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便是电量的消耗巨大,不符合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为此,在园林施工时,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诸如太阳能。现阶段的园林施工建设占地面积以及露天面积相对来说较大,太阳能技术的使用显得十分方便,太阳能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满足了园林施工电量需求,还能够有效降低园林污染[5]。此外,太阳能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有利于控制园林施工建设的整体采光,使得园林内部植物良好生长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太阳能具有较多优点,诸如安全性高、无污染以及设备安装简便。总而言之欧洲杯,太阳能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满足园林施工节能型规划设计要求。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还是比较紧张的,为此,在园林施工中,需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将会产生较多的污水,为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利用,就需要在园林施工中,注重生活污水的利用。在园林景观中安置专门的管道以及设备,将日常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的管道以及设备,接引到园林施工过程中,主要用于园林花草树木的灌溉,不仅仅满足了园林水量需求,还有效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利用率,体现了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环境逐渐变得恶劣,园林景观的施工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榱烁纳迫嗣堑纳活环境,同时为了体现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有必要加强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处处体现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此外,对园林规划设计今后发展进行展望,确保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王宗兴.园林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4,06:206-207.

  [2]詹幼苗.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13:34-35.

  [3]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579-6581.

  【前言】:园林建设工程,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而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方需要严格依照设计方案,制定施工方案,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协调解决,而不是私自调整方案。园林建设是为人类建设舒适生活环境的工程,同时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园林建设的设计与施工的管理方式,需要实施有效的协调管理,才能建设出对人类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园林景观。

  园林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有其特殊性,同时也会互相影响。园林建设的设计内容,包括地形、土方、景观小品、凉亭、回廊、植物配置、水电设备等等,设计师需要将相关构思用设计图纸详细表达出来,然后工程师按图施工进行建造。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回廊、凉亭等硬质景观,按照图纸规范施工就能达到效果,但对于植物配置、假山等软质景观来说,图纸设计不能预判所有可能性。

  从中标开始,到初稿的完成,设计师们需要利用他们的经验及才华,将他们的设计理念在图纸中展现出来。在审核初稿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设计专家的意见,施工专家甚至没有被邀请参与。这样一来,没有详细的施工意见,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就会出现多种实际施工无法完成的细节,从而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合理[1]。例如,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对植物习性及园林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不了解,施工方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最终导致园林植物成活率过低。此外,对施工材料不了解,也会导致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状况;现在的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各种新型材料不断研发与应用,如果不能对其特性与适用范围做到详细了解,很难做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实际应用性。如抛光花岗岩,这种材料只适用于平地铺装,如果在坡地上使用,雨雪天气中会及其湿滑,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2]。

  在施工阶段,施工方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私自变更方案,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植物种植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偏向选择好管理、成活率高的植物,而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配置是,为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可能会选用一些不寻常的植物品种,这种情况下,有些施工方就会为了贪图方便、加快工期将这类植物选用其他替代品种;一些还未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也私自替换成成本低、易采买的普通材料[3]。另外,些园林施工中,有些施工方缺乏灵活性,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例如由于缺少实地勘察,设计方案未考虑到避开地下管线、检修井等因素,施工方发现后应及时与设计方协调修改,而不是一味按照图纸施工,更不能私自调整设计方案。在园林施工管理当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材料采购人员不参与设计,也不参与施工,同时还缺少沟通,最终导致购买的材料与施工所需材料不一。

Copyright © 2012-2018 欧洲杯(买球)下单平台·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7027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