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分类
欧洲杯景观绿化设计案例十篇

  欧洲杯下单平台1.1.1 区位。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台州东部沿海,纵贯临海、椒江、路桥、温岭四区县,是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点片区,本次道路设计位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的核心区域,是集聚区建设的启动区块。

  1.1.2水文气象。本案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春末夏初为梅汛期,连绵阴雨天气;夏秋季节为台风期,经常发生大暴雨;秋冬季节为非汛期,除出现少数雨雪天气外,基本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

  根据《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市区东部组团绿线规划》(以下简称《绿线规划》)的提示,本案的性质为道路防护绿地,是城市区域呈网络绿化的重要用地,是体现入城景观和机动车观赏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案的设计红线范围(左图)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内的6条主要道路单侧或两侧的绿地,总面积约为40万m2。

  集聚区园区建设尚处启动阶段,基础路网建设已展开,急需进行绿化建设。园区因地处围垦区域,土壤条件较差,以盐碱土为主,不利于植物生长,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案所处地理区位、上位规划及现状,决定了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从“低碳、生态、防护、滨海”等角度出发。项目背景及区位要求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必须与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个大背景联系起来,凸显“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绿线规划》将本次道路绿带做了定性,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景观”。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城市新组团、滨海生态城、休闲游憩地”,要求本次方案需突出其独特的滨海风情。场地现状、土壤及水文情况,要求本案需从抗风、耐盐碱、易养护等角度出发,进行树种选择。

  本案坚持生态、低碳、环保的设计思想,根据场地特定的区域位置,突出滨海风情,进行自然的、立体的、生态式的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设计应坚持如下原则:①生态优先,适地适树。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或者抗风、耐盐碱、速生植物。②多样统一,主题突出。道路绿化整体以绿色为大背景,根据周边不同的用地性质,以植物造景为特色,展示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独特的滨海风貌。③功能结合,经济实效。道路绿化以人为本,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使道路绿化更具观赏性。考虑到经济效益,植物造景需要考虑“易养护、粗管理”。

  ①绿廊:廊是连接事物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廊道,生态学意义上的廊道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线性空间。方案将本次道路定义为绿廊,目的在于着重突出其生态绿色廊道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将其比作联系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沟通”廊道。②水韵:台州的历史文化悠久,江海文化在其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从江海文化出发进行思考,突出其水文化特色的一面,并以“水韵”为创意,将水的韵律做为设计元素融入到道路绿化设计方案中,突出设计的文化特色。③通过“绿廊”与“水韵”的结合,打造具有滨海风情的魅力台州湾。

  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六条绿带通过植物配置及水景观元素的植入,形成“一路一景”的绿色景观长廊,凸显滨海风情。①聚海大道――绿海聚彩(财)。②台州湾大道――棕林探海。③聚洋大道――柳浪报春。④开发大道――杏林扬帆。⑤十塘坝――樟林寻幽。⑥蓬北大道――秋实环樟(章)。

  设计范围:聚海大道(台州湾大道――三山路)西侧20m景观绿化,道路长度约9531m,设计面积约169663m2。设计思路:设计以“绿海聚彩(财)”为主题,以 “海滨气氛、立体景观、生态效益” [1]的绿色廊道为设计风格,并契合道路周边不同的用地性质,营造收放有度的植物景观空间序列。从而使聚海大道成为整个集聚区四季景观丰富、空间变化多样的绿色景观长廊。根据道路所穿越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将道路分成3种不同类型的区段(图3),分别为工业用地区段、公园用地区段以及行政用地区段,并以此进行标准段设计。

  3.1.1聚海大道标准段一(工业用地区段)。设计思路:要求对厂区有一定的隔离,因此设计以较为郁闭的立体复层自然植物群落为主要造景手法。以经济型乡土树种为绿化主力,力求营造“四时”之景,达到春花夏荫秋色冬绿。背景以密林空间为主,前景则以大尺度的林缘线勾勒出开合有致、疏朗大气的疏林草地空间;并运用银海藻起到点景作用,凸显滨海气氛。

  3.1.2聚海大道标准段二(公园用地区段)。设计思路:与未来的湿地公园相呼应,因此设计采用留有开放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手法。设计以香樟、水杉、无患子、女贞、石楠等树种为背景,搭配垂丝海棠、美人梅和海滨木槿,营造四季景观;在标准段中每隔150m留出70m左右的开敞空间,在视线景观上与湿地公园相联系,同时,在开敞空间上采用银海藻丛植的方式,与道路的滨海主题风格相一致。

  3.1.3聚海大道标准段三(行政用地区段)。设计思路:不仅局限于道路本身的绿化,更应服务于其内部的人群。因此,设计采用通透式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手法,上层采用香樟、黄山栾树、白玉兰等高大乔木,下层采用丰富的开花地被,给路人良好的林荫景观视线。设计采用华棕树丛与花镜相搭配进行点景,凸显新区“开放、大气、现代”的海滨气氛。

  在进行详细设计前,本案对场地所处的特殊地理特性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如土壤盐碱化的防治、林带抗风性研究、植物、竖向、夜景、城市家具等的研究,以求绿色生态廊道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兼具景观的特性,凸显台州滨海的景观风貌。同时,道路景观绿化结合绿道系统,通过绿道驿站与小广场的结合,优化绿带本身的功能,为市民提供足够多的休闲游憩场所。本案绿化道路均为防护林带,故其树种规划必须保证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为6:4;乔木、灌木、草本比例为7:2:1,其景观防护林带构成树种如下:①基调树种:香樟、女贞、木麻黄、中山杉、黄山栾树、石楠。②骨干树种:银海藻、华棕、桂花、榉树、金合欢、无患子、湿地松、红玉兰、枫香、沙朴等等。③一般树种:垂柳、夹竹桃、垂丝海棠、鸡爪槭、花石榴、美人梅、海滨木槿、紫薇、二乔玉兰等等。④常绿及半常绿灌木:金叶女贞、夏鹃、春鹃、红花继木、红叶石楠、小叶栀子、金丝桃、南天竹、阔叶十大功劳。 ⑤落叶灌木:结香、红瑞木、棣棠、金钟花、八仙花、迎春花、兰花三七。⑥球类:红叶石楠(球)、龙柏球、海桐球。 ⑦藤本:中华常春藤。⑧草本:吉祥草、红花酢浆草、矮生百慕大、麦冬、多年生黑麦草。

  随着现代城市人口膨胀、群楼林立、汽车尾气与烟尘弥漫,城市人居生态系统逐渐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愈发重视。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它欣赏它。自然、生态、立体的道路绿化设计手法已成为现阶段绿化设计的时尚,本案运用并融入台州独特的滨水景观元素,通过对植物综合生长习性、色彩、季相、叶色等的充分了解,进行植物配置,打造具有海滨风情的、绿树成荫的、生态绿色廊道。

  中职学校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系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如何教授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培养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3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不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由于基础差,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又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中职学生年龄为15~18岁,很多人是从初中就直接面对职业教育,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个别年龄小的,可能还会先就业后成年,因此,这个关键的3年里,学生会逐渐定型,形成一些固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几年,在教授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地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小孩子一样地幼稚和无所事事。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重要。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设计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绪论,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直观的案例,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在绪论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成功的案例制作成课件,展现给同学们,对每一个景区的绿地规划,提炼出特点,使同学们有一个简单深刻的记忆。

  如:友谊南路道路绿地,给同学们看一张友谊南路路侧绿带微地形起伏与植物配植的效果图,该图在绿地竖向设计上采用了新颖的地形起伏地和微地形起伏,通过人造高低不一的起伏地形,形成了绿化景观的舒缓起伏,从而营造出流畅自如、高低错落的自然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地形塑造,不仅使平面道路呈现出立体化效果,最重要的是整条道路绿化的绿量也平均增加了20%以上。

  再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友谊南路路侧绿带树种与配植的3张效果图,在树种的选择上,这条道路共栽植24种树木,其中包括许多名优树种。常绿乔木有雪松、桧柏、白皮松等;落叶观赏乔木有千头椿、合欢、栾树、火炬、法国梧桐、馒头柳等;观花灌木有红叶李、红叶桃、紫叶矮樱等;常绿小灌木有丝兰、铺地柏、小叶黄杨等;可修剪小灌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在季相景观营造上,上述这些大乔木大多四季常绿,将形成冬季的主要风景;夏天相继开花的合欢树和栾树、春天开花的红花洋槐、秋天形成红叶风景的火炬树。这些树木不仅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环境、降低噪声污染的作用,还能起到丰富绿化的视觉效果。

  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学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将来能够独立设计小型园林设施和主要利用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协调关系。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而中职学生对学过的园林知识往往掌握得不牢固,过一段时间自然忘得差不多了。这时,需要教师把以前学过的园林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整理出有条理、很清晰、有特点、很简单、好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学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更好地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服务。如:在讲解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时,结合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案例,归纳出园林绿地规划的设计流程,见表1:

  通过上述的学习,同学们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现场进行模拟。比如:要建一个中山君怡花园,有的学生扮演中山君怡花园的开发商,有的学生扮演设计院的设计师。双方见面后进行沟通,把设计任务交给了设计师。设计师接受设计任务后,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在课堂上,有演员,也有观众,每个同学都是评委。观看表演后,大家开始点评,围绕着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各抒己见。如设计师向开发商阐述方案的设计理念、平面功能布局及风格特点后,开发商询问植物种植设计有哪些特点,设计师回复植物配置以多植乔木作为基调,可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在楼间的经典部位以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点景,以产生以花取胜的特色来;以常绿、落叶树种综合搭配,寻求植物之间最佳的生态关系和美学关系。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很快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必要教学环节,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分析实例,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范例的设计手法。

  如:在讲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中,是围绕“生态”为设计主线,体现环保和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植物配置突出“生态”和“芳水”这2个特点,通过植物来改善空气的质量、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等,以多植乔木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以花取胜的特色;在水里和湖岸,以种植水生植物与花灌木相结合来丰富水景,以产生“芳水”的个性来。所用的植物见表2。

  通过上述对案例的分析,同学们可以学到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整套设计方案必须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布局和组织,使设计有特色、有个性,新颖独特,实实在在。只有这样的好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并有效地增加附加值。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学到植物的配置,掌握天津地区适地适树的树种。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有以下因素:①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②重视植物多样化。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能观赏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能观赏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③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欣赏到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通过作图,提高学生作图技巧,在作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设计理论的应用,在作图实践中领悟设计原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划设计风格,达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做法:一(下转第87页)(上接第79页)是结合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观摩总结各类园林绿地建造规律,评述各具体园林绿地的得失,收集成功案例的平面图、立面图;二是选一个规划设计相对好的园林绿地,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评述讨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找出原设计图,细读原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进行第2次评述讨论,分析其得失,再以原地形图与设计交底要求学生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园林规划和设计后对比原始设计图,再次评述讨论。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设计图,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作图的技巧,而且还能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用心设计的目的。

  总之,在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研究、作图、感悟”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尽快提高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能力,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实用人才。(收稿;2012-12-20)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 发展 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 科技 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 自然 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 自然 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 历史 使命。 目前 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 经济 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 经济 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从 理论 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 中国 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 历史 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 影响 。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 影响 。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 问题 给出答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 历史 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 影响 。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 未来 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 历史 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 发展 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 分析 ,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 内容 。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 交通 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 未来 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 内容 产生 影响 。通过 交通 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 工业 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 自然 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 工业 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 自然 ,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 自然 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 教育 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内容 。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 历史 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 教育 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 经济 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 未来 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 发展 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 影响 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 科学 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 历史 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 研究 ,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 发展 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线 经验 总结

  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项目 总结 出的一些设计 方法 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滨河绿地,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其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居住的适宜性和室内的装修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于生活周边环境的绿色化。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无论是满足居民的心理还是生理需求,它都能充分发挥其绿色、自然以及景观欣赏性的作用。

  居住区景观可采用简洁、自然、现代的景观设计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人文气息,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将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绿树成荫、独具风情的生态居住区。

  2.1 保证其交通性和适宜性。在进行居住区绿色美观设计规划时,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整个公园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位置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居住区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要利用绿色美观的景观设计来辅助交通,多采用具有引导性的植被和色彩进行绿色景观设计。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2.2 保证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除了考虑绿色景观本身的质量、美观外,还需要考虑其设计方案的经济成本。资金经济是开展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建设的基础所在,若是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那将导致绿色景观建设资金链的断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材数量、设备质量、植被需求等的不同,这些不同将出现巨大的差价。所以,在进行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时必须保证能够在有限的资金下,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这一根源来控制资金成本,从而保证公园设计能够发挥出资金供给的最大效益。

  2.3 保证其景观美感和绿色化。居住区绿色景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对其美观性的把握,其美观可以选择现代化、传统化、特色化等,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只有将城市的人文精神、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城市的经济特色三者相融合才能保证绿色景观设计真正体现出其城市的特有魅力和绿色美。生态化是保证居住区绿色景观美观的重点所在,要根据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所在,因地制宜、因景制宜。此外,人文精神的把握也是城市公园设计的关键因素。

  3.1 功能分区。居住小区从居民的使用上可分成广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青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以及生态防护林区和风景林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具体布局。在重要区域确定景观节点,进行分区和组景。安排重要建筑、雕塑、园林小品于开敞空间绿地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并有各自的特色。

  3.2 规划布局。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因此,必须重视这部分的设计工作。要根据不同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区来进行设计规划,例如休闲区、购物区、交通要道等等,要根据居民意见和设计需求来合理分布这些功能区域。而此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作用,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划分来选择不同的植被和景观,这样能够帮助居民在居住区内准确寻找到所需的功能区域位置。

  3.3 道路系统规划。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提是保证其系统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通畅性,只有在保证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后,才能将道路规划设计的绿化景观考虑入设计方案中。在设计使要注意根据交通系统道路不同的等级来设计其绿化景观。当前广泛使用的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就是在道路周边种植树木和草坪,使用多样性的道路铺设材料并适当增加道路旁的人行道和步行路。

  (1)景观系统结构。景观系统规划与用地布局密切配合。在规划中,利用景观规划的自然水系和环形道路相互交织,合理安排景观,展示自然美景。场地内设计的水系及植被,应充分加以利用。水景轴线可以串连沿景观带的各个居住组团,将水系和绿化伸入组团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2)空间规划。三级空间规划,从开敞空间D半开敞空间D封闭空间营造,达到景观的完美统一。开敞空间给人开敞的视觉感受,形成充满层次感的公共空间。半开敞空间是指各组团景观通过绿地、树木进行联系。在绿带内结合不同树种之间隙及养护作业道,设计健康步道,局部设计小广场,以供业主晨练及散步之用。封闭空间园区为减少噪音的影响,在边缘处营造生态防护林,阻隔干扰,形成封闭式空间。

  (1)水系统。水系统在居住区的设计能够增加区域的灵动感,而且,该系统还能够与绿地系统形成动静结合的美感。水系统无疑是以水为主体的,通过水的流动来加强整个区域的交流和提高相互影响力。通过各种水系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以及对水的管道流动处理,从而创造出各种充满美感的流线)绿地系统。绿地系统则为“点D线D面”结构,以地块周边的树林为“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为“线”,以部分节点为“点”,共同构筑社区的绿色框架。结合郁郁葱葱的树林布置相应的居住、休闲及服务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锻炼、赏景,享受生活之趣,体验自然之美。 (3)种植设计。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绿色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选用和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景观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绿色景观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的外在形象,协调居住区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重视的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中的生态绿化率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努力做好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与之相应的房地产楼盘园林景观行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小区园林建设的升级,对于美化环境和改善业主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房地产园林环境不经意中成为消费者判别住宅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而房地产商则往往把景观规划建设视作塑造楼盘营销环境的最有效手段,好的园林景现规划建设,能促使楼盘附加值得到全面提升。于是各开发项目纷纷加大力度打造各式风情的园林广场、花园景现,点缀得一座座小区美轮美奂。但是,在房地产园林景观营建的过程中,如果只讲究质量和艺术效果,而不有效控制成本,无形中会引起房价猛增。因此,如何在园林工程设计、建设及后期养护过程中节约资金,合理计算园林工程造价,建设耗费少、成果大,又使居民获得满足的园林景观,成了营建商十分关注的问题。

  位于佛山官窑东风水库边上,小区总面积接近十五万平米,已建成的展示区面积2万多平米,小区的建筑风格以英伦风格为主.(原来场地现状与设计完成后的效果图如图所示)

  优秀的设计造就了好的园林建设与美好的景观环境。房地产楼盘对于园林的设计是与经济相挂钩的,如果园林造价低,就会影响效果,而造价过高,又会给开发商增大成本。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论证,对设计的思路、特色、功能,各项绿化指标,中长期及四季观赏效果,树种配置原则,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的计算等内容作出详细评价,可减少园林建设的浪费,尤其在景观作品的设计要素――地形、水景、道路、小品、植物等方面要结合楼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有力手段。

  在小区环境地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园林功能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到实现园林功能的成本。这就要求做到“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原则,避免进行大规模地形改造工程。地形营造是分隔空间最有效的工程技法之一。地形往往是利用土方平衡的原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地形能使空间感更加独立,分隔视线的同时阻隔了噪音。例如,该实例小区的便是一条嘈杂的市政路,地形营造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所以地形设计中不一定要把地面都堆平,要充分考虑与楼盘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保护与合理利用楼盘环境中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尽量从现状出发加以利用,通过“以山就势”、。以坡就势”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通过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有优美的地形为基础可以大大的节约植物苗木的种植数量,既节省了工程费用,又能够凸现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均衡造价的手法之一。

  水景的设计,可以使社区环境充满灵气,平添休闲气氛。近年来,各类楼盘都以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泊为主要卖点,更为能以“未来亲水景观”楼盘自居而自豪,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成为一大热点。但在住宅环境水景的设计中,如果只考虑到水景营建初期的美观、豪华,而忽视了水体景观较高的运行成本以及后期较高的维护管理费用,长此以往,由于发展商难以支撑而就会导致园林水景逐渐变成石板旱溪景观,而且由于目前大多设计做不到循环利用,对水资源的浪费很大。因此,小区在营造水景时,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图一时之亮点,设计中的水景面积在整体环境景观中所占比例不宜过大。本案例的水景以点状水为主,利用压力泵使喷水、刮水循环利用,同时考虑到静水的景观效果,水景之中增设雕塑,节约管养成本的同时使景观效益最大化。

  道路是住宅区环境的构成框架,它除了具备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外,还由于各式各样的道路铺装形式,使道路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铺装材质进行科学考虑,根据小区的道路级别和所在各区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铺装面层。如本案例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为主;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材、装饰混凝土、透水砖、卵石等自然材料铺装而成。要避免不考虑实际功能,一味追求华丽气派,不分场合大量使用价格昂贵的花岗岩铺装,以减少前期建设成本和花岗岩遭损毁后的更换成本,兼顾雨水回流的生态效应。

  景观小品是指体量小巧,有一定使用价值和装饰作用的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具有组合空间,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生活等作用。由于景观小品造价低,对居民区的环境美化作用显著,所以小品设计及运用日益受到重视。但住宅区中景观小品的设计量要少,景要巧,忌讳奢华,切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分布合理,设置的地点要恰如其分,保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能无原则滥用,尤其要严格控制雕塑及亭、廊、花架等构筑物的数量,应贯彻“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建筑为辅”的原则,以提高园林价值,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在住宅区的整体环境中,绿化种植占很大的比例,一般住宅区的绿化比率应在30%左右,高档住宅区甚至高达50%,绿化种植设计是否合理对于住宅区景现成本有较大影响。

  第一、种植设计中要坚持乔、灌、草结合的配置原则,合理控制草坪所占比例,特别是在成本空间有限的项目中,如本案例在投入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时候要求绿化设计要主次比较突出,本案设计是截取了几个视线的焦点作为重点,将主要的工程投入集中于此节点,选用较为突出的大樟树、大秋枫欧洲杯,色彩比较鲜艳的星光榕、千层金,花色艳丽的红花鸡蛋花、马利筋、桃叶珊瑚等。主题树种的突出,层次搭配的变化,色彩对比的丰富,将几个主要节点的主置跳出整个景观带的平面,形成一种立体感受。而对于中间过渡段则采用简化的设计手法,以乡土树种如杜英、黄槿、黄槐、大叶榕等树种,营建大面积的疏林草坪景观,草坪观赏性强,疏林生态效益高,同时养护成本也得到了保障。

  第二、设计中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不要盲目选用贵重树种,而选择乡土树种绿化小区不仅绿化可以降低住宅区成本,也容易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如本案例采用了主体大乔木秋枫、香樟、盆架子等,中型乔木杜英、大叶榕、大叶紫薇、黄槐、鸡冠刺桐、鸡蛋花等,灌木垂榕、桃叶珊瑚、红继木、星光榕、细叶紫薇、大红花等,地被星花、蜘蛛兰、鸭脚木、黄连翘、红铁等。选用品种均为本土树种或长期驯化已非常适应本土生长的品种,能够健康过冬,长定后基本无需养护,并且这类品种在周边苗木市场大量生产,对运输费用的节省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第三、设计中选用的大规格苗木数量不宜过大,不搞“高价建绿”,在入口处、中心广场及绿地重要位置适当点缀即可,大规格苗木的使用是一种生态的破坏,同时过大规格的乔木成活率非常低,移植难度相当大,往往需要二次补苗甚至三次补苗,成本难免失控,本案总体上把小苗密植作为种植的指导思想,前期能保证到楼盘开售的即时效果,后期小苗长大后又可以移植到楼盘的新建区域,既是控制了建设初期的成本,又为楼盘建设后期储备苗木材料,是一种短期效果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尝试。

  第四、设计中应控制草花的摆放数量,代之以木本花卉,草花应为点缀,不适合大面积使用,本案例设计时从长期成本和景观效益出发对开花植物做出了逐一筛选,尽量采用多年生的木本花卉,并且使用的花卉尽量为应季花卉,使楼盘销售季节的花期较为集中,叶色鲜艳,并且兼顾一年四季的绿化效果,不至于长期脱落。效果和成本的平衡在草花使用这类细节上最能体现,它是一种反比的关系,在度的把握上做到位了,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在住宅区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控制成本、增加收入,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遵循成本控制的相关原则,在执行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地组织施工过程,合理制订施工方案、控制施工进度、严格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

  住宅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前期需制订科学实际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合理的工期,将使项目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水平。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制订施工方案时,要联系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进行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

  施工进度控制是住宅区园林景现丁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控制目标之一。要求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实际情况,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便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制订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它是保证景观工程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

  在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把质量管理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隐患,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尤其对苗木及苗木栽植质量把关更加严格,否则可能会导致苗木死亡,不仅损害工程形象,还增加了工程成本。

  景观工程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在购买工程材料时,要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最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而且要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要安排好材料进出场的时间,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植物方面要尽量减少过夜苗和苗木损耗。

  小区园林景观的经济性,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整体工程项目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必要的标准,尽量使园林景观在日常养护和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过高的园林维护成本成为压在物业管理公司肩上的重担,进一步又是加压在业主身上的一笔物业管理费用。尤其是在绿化种植方面,由于景观设计师在作种植设计时,往往很少考虑今后养护成本,因此,许多建成的绿地在养护管理时令养护人员叫苦不迭和开支大增。有的小区绿化,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为害难以防治等。一些小区的绿化设计方案广泛采用大色块、大草坪,且大量应用造型植物,这些因素都使后期管理成本有不同程度提高。有的物业公司对小区园林的维护,过分雕饰,而往往忽略了其自然本色,硬是将一些植物修剪成一个方形或球形,是没有必要的。另外住宅区环境中的人工湖维护费用也较高,水费、电费的消耗都很大,若来不及维护,造成蚊虫孳生等,这也会给小区的业主们带来不便。

  城市规划工作从普遍意义上讲包括三个层次:区域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属于详细规划的第一个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等必不可少的内容,无疑这一层次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应是在上位规划基础上工作的延续。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规”是借鉴北美大陆和我国港台地区实行的土地分区管制(区划)的原理,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位定量和定环境的控制和引导。它的产生弥补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缺失显示出传统的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主体的两阶段规划体系开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陈荣,1997)。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首次把控规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从而转向以“控规”为主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

  采用照相、摄像、录音和测量等技术手段,收集真实、一手的现状资料。地形、视线、重要节点、地标、公共设施、城市家居、开敞空间作为主要的拍摄点。拍摄应做到富含拍摄单体全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地点的拍摄采集(如民俗节庆、民族宗教仪式等),用于规划编制中对现状的重现和地块的使用要求。

  收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资料,包括:政府各部门《十二五规划》、上位规划、各专项规划、已批待建和已批在建项目资料、案例设计资料、Google航拍实景案例等。

  从选址、周边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用地功能、绿地景观、空间组织、建筑特征、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入系统解析已建、在建、将建案例的设计特色。

  项目的定位是整个设计的灵魂,项目的定位要与规划片区的具体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结合上位规划、区政府的发展设想和自身条件,确定了“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的性质定位。

  项目的特色是设计的亮点,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慢城、绿城、水城”是设计的特色。区域内绿地,以景观道路、慢行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布置线状滨河绿地和道路景观绿地;在水系集中区域布置片状的公共开放绿地;加之南部保留农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主要道路红线米绿化,结合道路绿化和慢行交通系统打造“井”字形线性公园。采用“反规划”的设计理念,建立从戈壁到湿地的连续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镇区,使镇区的绿地、水面形成绿楔;增加游憩休闲场所,让居民和游客尽可能的接触自然,感知自然。

  从环境、交通、土地、功能、景观、空间、遗产等各要素角度,分析规划地段的自身特色,并积极思考前期分析案例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相矛盾之处。

  思考并确定本规划的设计要点、特色以及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设计框架。

  在以上详尽分析基础上,从规划系统性、区域性、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参考甲方设计意向,进行方案创作。方案创作时,也应从上述各要素角度出发考虑本次设计。

  在控规中,指标的引导是刚性的,城市设计的引导是柔性的。两者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

  控规对城市规划的应用作用,在于通过对几项主要指标的控制实现城市建设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机动车禁止出入口的控制。

  为了体现达坂城镇生态宜居小镇的建设目标和城市特色,除了规划区内建设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镇区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在0.5-2.0之间,采用低层低密度为主的设计目标。

  在北部新区的规划中,行政中心和文展中心两个增长集合周边的用地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可以相应的提高容积率。

  建筑高度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我们着重考虑了沿水系和大型绿地周边,视线开放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控制,使之形成错落有致、松紧结合的城市立面形象。

  建筑密度与绿化率息息相关,互相制约。本规划以生态建城为发展目标,重点突出城镇的良好生态环境,所以绿化率的控制指标要求相对较高,下限控制在35%。在生态绿地内也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容量,使生态宜居的环境有所保障。

  控规在编制中会涉及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其中各种导则的制定为指标引导提供了有形的支撑。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以本土与现代相结合为原则,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的、优雅、秩序,具有历史感和现代化,特征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

  为了树立达坂城镇的鲜明形象,在编制过程中对建筑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步行系统设计、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和城市家俱设计做出具体引导和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达坂城镇核心区控制在详细规划》的编制,阐述了控规的基本编制过程和编制体系,希望能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1]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8(11)

  [2]鲍维科.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为例[J].规划广角,2009(10)

  [3]于一丁,胡跃平.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绿化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前要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而且方案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与管理,并需要各个部门以及项目之间进行合作协调,使得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能够按照原定的目标如期完工。进行工程概况预算,此项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工程造成很大影响,例如施工队伍的建设、场地的建设、材料的采购、机械器材的购买或者租用等方面。严格按照时间完成进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工期的要求以及完工时间等方面,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比如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以及施工机械;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开展工作,避免因为施工材料或者机械问题,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误。施工人员队伍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将施工人员划分为若干工程小组,设定小组负责人以便及时进行沟通协调。绿化工程进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这就需要对施工队伍整体进行调整,以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了按照设计的景观效果完成绿化施工,在绿化施工的过程中,杜绝施工人员随意改动施工项目,影响绿化工程质量,最终难以实现设计的景观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在绿化工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遵循园林工程有关施工规范组织施工。

  在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首先要考察施工现场土壤的情况,例如土壤的酸碱度、透水透气性等,对土壤情况的了解能够有效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在施工定点放线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开展,植物种植的位置要标记准确,包括植物栽植土穴的中心位置以及边线。但有些位置比较特殊,例如机动车道路旁,种植树木的时候遇到道路灯柱的阻隔,或者地下管线、地下排水管道等,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园林植物栽植完成之后,后期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养护作业对比施工作业强度要大。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通常要注意乔灌草的修剪、浇水、补植、松土以及防风等项目。

  在绿化植物种植后,乔灌草等生长很迅速,要想实现设计的景观效果,需及时进行修剪。所以,在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植物修剪计划,定时进行修剪。

  很多地区春季多风,在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环节中要做好防风补植的工作。可以通过给乔木安装防风加固的木桩支架,从而使新植的乔木具备一定的防风性。另外,乔灌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不及时的更新补植,一方面容易传播给更多的植物,另一方面会影响景观效果,所以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更新已经死亡的园林植物,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

  浇水与松土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两项工作。对于一般的乔灌木而言,1年需要至少2~3次的松土工作,并且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生长需要的充足水分。在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和冬季的降雨量相对较少,这些季节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源,实现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

  园林绿化工程的目标是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通过施工落地,形成良好的景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除了按照施工图进行严格的施工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后期的养护管理,只有实现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合,才能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及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绿化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道路的宽度,也直接影响到绿带的宽度。一个城市道路系统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以及步行交通系统。不同的道路系统对绿带提出不同的要求。

  2、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与《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道路功能不同,使用者的出行目的亦不同。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大巴、中巴、出租车、摩托车;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人行道的使用者为行人和附近的居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有较明确的出行目的,对绿带的细部不会有很多的关注,他们往往只意识到绿带的大面积色彩、轮廓和粗线条。而人行道上的行人有较充裕的时间,且行路速度较前者慢,对周边绿带的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

  绿带是道路的门面工程,设计应遵循美的有关规律,而且绿带内往往设有路灯柱、窨井等构筑物,绿化设计须结合现状,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因素。例如:路灯柱的排列间距往往相等,可以结合灯柱,设计成有节奏感的绿带效果。

  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有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须有生态方面的要求,根据周边环境及道路性质,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夏季榕树荫下的地面较阳光直射的地面温度低5。C左右。特别在夏天,遮荫防晒已成为道路绿化的必备功能。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城市道路绿化的成败,很大原因取决于养护管理,避开现有的养护能力做设计,最终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促使城市发展。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形象》一书中,列举了构成城市形象的五大因素,道路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充分说明道路绿化作为道路的组成部分在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中的重要性。

  根据现状情况,结合杭州‘三江两岸规划’,剖析之江路:之江路首先是一条自然风景区的边界道路,蕴涵了杭州六和塔公园、九溪等风景区文脉,另外杭州解放纪念碑公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等也成为沿线道路的重要临界面。之江路其次是一条交通性道路,之江路-沿江大道是串联下沙新城、钱江新城、之江新城的城市干道,也是主城区西南向(富阳方向)的出入城干道,同时还是江北的沿江景观大道,目前之江路的复兴路以西段过境交通穿越严重,交通压力较大。之江路也是沿江观潮景观廊道,观赏跨越钱塘江的各座大桥的风采,特别是茅以升为主设计的钱江一桥。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与生态空间(六和塔、九溪和自然景观部分)齿状交错,城景交融。因此设计定位为:生态、交通的滨水景观大道。

  具体表现为:一轴两带一轴:沿江景观道路所串联形成的滨水交通轴。两带:道路生态绿带和沿江观潮景观蓝带。

  本次设计将之江路分为道路红线内部分、道路红线外部分及专项设计部分三部分进行景观设计。道路红线内部分为道路红线内绿化设计、沿江观潮景观带设计及人行道铺装设计,道路红线外部分为道路红线外绿化设计,专项设计部分为围墙栏杆改造设计及城市家具设计。

  之浦路至钱江珍珠有限公司现状中央隔离带现状只有灌木和球体,整体效果较差,设计中央隔离带整体新建,在基调树种的选择上延续前段特色,上层乔木以香樟为基调,间隔点缀枫香,中层在香樟林下局部点缀红枫,增加季相色彩变化,灌木红叶石楠和春鹃间隔设计。现状五浦河边行道树保留,与人行道铺装结合设计。

  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至虎跑路现状中央隔离带乔木以香樟、枫香为主,灌木自然和带状种植结合,乔灌木整体长势良好,高低错落,不同季相搭配形成了之江路的整体构架,改造过程中整体予以保留,考虑到施工破坏和整体灌木的完整性,仅沿侧石50cm的灌木给予更换,全路段花叶络石、花叶蔓长春、书带草间隔设置。现状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保留,改造后位于人行道内部的行道树用设计成平树穴。虎跑路至复兴路中央隔离带为道路改造新增加绿化,沿江侧现状香樟长势浓郁,设计采用落叶乔木杂交马褂木作为基调树,和已建设复兴路树种一致。树与树间隔8米,每间隔72米段的小丑火棘种植40米段的毛鹃球及金森女贞,北侧原行道树香樟长势不好,由于路幅变化影响整体通行,建议移除。南侧沿江无缝连接,把沿江景观道和人行道统一设计,上下联通,局部稀疏区域种植四季桂绿篱。 1:沿江观潮景观带设计:防浪墙整体粉刷,波浪式灰白组合,与北侧景区古建遥相呼应。

  沿线结合安全功能需要,设计隔离栏杆,形式分两种,抽象艺术式与现代简洁式。

  抽象艺术式栏杆采用白色PVC花式造型柱体支撑,横向栏杆以曲线造型为主,灵动活泼的曲线形成艺术、跳跃的界面效果,与之江观潮主题及与防浪墙一脉相承。波浪式元素形成一个大的沿江观潮的符号,也成为之江观潮的特色之一。

  现代简洁式栏杆采用深灰色铸铁框架支撑,整体造型为简洁明快的直线条,通过柱体的疏密布置来展现大杭州的现代大气、包容细致。

  现状人行道铺装以青灰色透水砖为主,个别建筑后退空间铺设为青灰色系花岗岩,整体效果较差。为提高之江路整体景观效果,本次设计人行道铺装以高湖石花岗岩为主,通过不同规格、不同面层肌理处理来增添人行道景观效果。

  为区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各自使用区域,减少因人非混行造成的碰撞等事故,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不动的材质进行分割设计,人行道全路段统一使用高湖石,方案一非机动车道同样选用高湖石,通过不同规格及铺装形式使之与人行道既统一又有所区别;方案二非机动车道选用传统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使用普遍,在耐久性、行车舒适性方面优点突出,方案三非机动车道选用新型材料彩色橡胶地砖,彩色橡胶路面材料新颖,铺装颜色选择性强,铺装组合形式灵活多变。

  (二):道路红线外带设计:现状路侧绿化带及沿河绿化带整体效果较好,局部地段绿化效果较为杂乱,建议进行提升设计。之江路北侧绿化带林木茂盛,但层次单一,略显杂乱,设计在保留部分原有苗木的基础上,增加色叶开花乔灌木,增加绿化层次的同时,使景观效果更显绚烂鲜艳。

  五浦河段沿路绿化带内绿化已改造,部分与人行道铺装高差较大,现状乔木较大,地被基本缺失,设计保留现状行道树,清除黄馨,河边保留乔木,整理土坡,地被整体新种。

  局部靠近山体挡墙区域设计挡墙垂直绿化进行遮挡处理,保留建筑种植珊瑚树绿篱进行遮挡,外侧种植杜鹃等观花类灌木增加景观观赏性。

  1:围墙栏杆改造设计:之江路现状建筑造型以几何为主,面层脏乱,景观效果不佳,建议进行围墙整治。现状围墙分为幼儿园围墙及汽修厂围墙,整体效果较差,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整治设计来体现其特点。现状白塔公园围墙以白色实体围墙为主,局部喷绘宣传画,景观效果较差,建议进行围墙整治。现状复兴路交叉口沿江设有管理用房,造型简单色彩单一,建议进行建筑立面整治。 同时钱塘江大桥至复兴路段北侧现状有一道围墙,大体分为两段,双向泵站段65米,墙体刷广告宣传画及公益宣传画,另一端为白塔岭居住区等段,长约725米,基本以白墙为主。全段围墙景观效果较差,建议进行围墙整治。

  本次设计首先要求把加建、临建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保留建筑的外墙面统一设计改造,以江南水墨印象融入建筑景观整改中,以黑、白、灰为基调,外墙以青砖、白墙饰面。结合建筑外立面整治,对建筑周边场地进行艺术化、人性化处理,局部布置坐凳树池、景墙及装饰构筑物。对场地原有的绿化进行梳理;保留现有较大、较好的乔木,增加观叶、观花树种,适当增加品种丰富的花灌木,提升绿化品质。

  2:城市家具设计:本次设计城市家具为灯具、垃圾桶及城市雕塑。设计以保留道路块面完整性为前提,结合现状绿化带内大树位置设置路灯,之浦路至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虎跑路至复兴路路段设置单杆双挑路灯,钱江珍珠有限公司至虎跑路路段设置双排单杆单挑路灯,路灯按30米/个布置,使整体道路更干净简洁,满足道路照明需要的同时也丰富了景观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城市道路的网络规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行功能,而是把道路看作是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山地城市老城区的本身复杂特殊的道路空间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加剧的交通需求,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前期的规划设计欠缺考量、植物的配置不到位与后期的不当维护等因素使老城区道路绿化现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城区的道路绿化空间更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改造。笔者以重庆市彭水县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为具体案例,详细探讨了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改造设计方法、构思,以及主干道路、滨江路、节点等的具体绿化改造设计内容,以期达到为现代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提供借鉴的目的。

  山地城市老城区由于受到其特殊的地理地势的制约,地形起伏大、山岭沟谷相连,为了克服高差,道路走向多沿坡蜿蜒盘旋。由于自然条件决定了道路形式,因此,山地城市的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偶有孤株挺拔则是沿街变成独矗。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都是造成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绿化的绿量严重不足的原因。

  很多山地城市的老城区道路绿化都是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缺乏整体规划思想,并且由于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系统通常比较狭窄,很多道路绿化形式都是一板两带式,绿化景观趋同、单一,不仅没有标志性树种,忽略了乔、灌、草的综合造景,也没有彩色植物的配置,毫无季相景观。而且由于后期养护不及时,使得原有绿化植物损毁严重,整体植物生长势较差,道路绿化景观破碎、凌乱。

  山地城市道路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城市,它对于安全视线及防护设施的要求更高,因为山地道路往往转弯较多,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慎重考虑这一点,引导车流方向,保证车行人员的视线安全距离。但是有些道路却存在安全隐患,如有下降趋势且又转弯的路段,没有连续地种植或视觉的中断,不容易让车行人员判断道路的方向,从而造成事故。所以在考虑安全视距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

  山地城市老城区行道树种选择随意性较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盲目引种,只注重了树木本身的景观效果,忽略了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这样不仅失去了地方特色,还失去了地方文化风貌。

  2.1.1 尊重历史文化、保持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特别要突出植物文化的地方特色和造景的美观性[1]。

  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1]。

  2.1.2 保持连续性原则。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二是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1]。

  2.1.3 注重安全性原则。植物选配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注重植物合理搭配欧洲杯,所有用地尽量使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结构。由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地势原因造成道路系统本身较为狭窄,道路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有利于汽车安全行驶[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依据一系列标准、规范进行,包括《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欧洲杯。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彭水县老城区的道路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道路布局比较曲折多变,两侧用地变化不一,在陡坡或山崖,有的半边开敞或完全封闭,很多道路绿化根本不能形成绿化带,甚至有些老城区中心街道宽度本身不足1m,根本没有办法栽植行道树。这些特殊的山地地形,都给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设计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1 改造设计方法。以安全设计为前提,以生态设计为根本。在设计方法上,总体而言是整个道路的线性景观设计要重在“势”,节点处景观设计要重在“形”。在“势”和“形”上的结合,从而实现彭水县老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整体改造的目的。

  3.2.2 改造设计总体构思。在改造过程中,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彭水县城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狭窄人行道绿化:在交通量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尽量采用树池式设计。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如道路旁有护坡,则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

  (2)道路节点景观设计:①交叉路口景观设计:交叉路口是两条以上道路相交之处,是交通的咽喉。种植设计需先调查其地形、环境特点,并了解“安全视距”及有关符号。安全视距是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视距距离。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景观要素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或者低矮的景观构筑物进行造景。②交通岛景观设计:交通岛设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为组织环形交通,使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中心岛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地面装饰物,而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切忌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以免影响视线。③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街道小游园以植物为主,可用树丛、树群、花坛、草坪等布置。乔灌木、常绿或落叶树相互搭配,层次要有变化,内部可设小路和小场地,供人们入内休息。设一些建筑小品,如花架、宣传廊、坐椅等,丰富景观内容,满足群众的需要。

  主要包括主干道鼓楼街、汉关路、插旗街、绸缎街和老城区南滨路、北滨路以及道路交叉口、转盘的绿化改造设计。

  3.3.1 鼓楼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目前正在进行管网与道路改造,建议利用此次改造机会,将两侧管线向外侧偏移,便于靠近道路一侧可以种植行道树。②改造措施:道路两侧种植广玉兰与天竺桂作为行道树,对本段道路有堡坎处进行垂直绿化处理,堡坎上方栽植迎春,堡坎下栽植油麻藤或常春藤进行攀爬。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1)。

  3.3.2 汉关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左侧人行道较宽栽植有小叶榕行道树,树形效果一般,右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又有大量管线通过,不便于挖坑栽植植物。②改造措施:将左侧小叶榕更换为景观效果较好的银杏,右侧利用活动树池栽植桂花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2)。

  3.3.3 插旗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现状道路无绿化,两侧人行道距离建筑较近。②改造措施:建议采用活动树池种植10~12cm桂花或者天竺桂作为行道树。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4 绸缎街。①现状分析及评价:绸缎街是彭水老城的商业与行政中心区域,人流量与车流量都较大,目前部分地段,人行道较开敞处只有单薄的行道树,大部分区域无绿化,景观效果较差。②改造措施:将绸缎街改造成为步行街,将车行路利用铺装与两侧找平形成步行街广场,在广场两侧利用树池栽植银杏、黄葛兰、桂花等景观树。树池设计成为可坐式方便居民休息使用。同时广场中间可以利用柱墩等小品管理车辆行驶。③改造设计前后效果对比(图4)。

  3.3.5 南滨路。①现状分析及评价:南滨路道路两侧绿化带较宽,为了提高南滨路景观效果,建议对目前植物种类进行改造处理。②改造措施:种植池内利用银杏与桂花间隔种植形成数列,银杏规格15cm以上,桂花选用胸径12~14cm的规格。灌木层种植修剪整形的红继木,春鹃与黄金叶搭。

Copyright © 2012-2018 欧洲杯(买球)下单平台·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7027396号-1